这个“败家皇帝”的字,超过了宋徽宗,赵孟頫跟他比也略逊一筹!
他是历史上评价极为复杂的一位皇帝,有人说他是“中兴之主”,也有人说他是“败家子”。他就是宋高宗赵构,一个在书法领域有着极高成就的皇帝。 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时候,宋高宗赵构在面临着金国铁骑压境,南宋政权岌岌可危。在一次次战败的阴影下,赵构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——向金国称臣纳贡。 这一消息传出,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层层波澜。忠诚的将士们感到失望与愤怒,他们无法理解,为何在胜利曙光初现之时,皇帝却选择了屈辱的求和之路。民间舆论更是哗然,赵构因此背负上了“败家子”的骂名。 但是在另一方面,靖康二年(1127年),金兵俘虏了徽、钦二帝,北宋灭亡。在这一危急关头,赵构在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即位,改元建炎,开启了南宋的历史篇章。 赵构在面对金国的强大威胁,他采取了灵活的应对策略,既抵抗外敌,又发展内政,使得南宋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。他成功地在南方站稳了脚跟,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,为赵宋王朝续命了100多年。因此,有人称他为“中兴之主”。 另一方面,赵构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。赵构的书法成就极高,尤其在行书方面更是独树一帜。他最开始以“宋四家”为师,之后转而追随晋唐笔法,以二王(王羲之、王献之)为笔法来源,深耕古法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。 赵构的行书温润清健,用笔圆和润媚,行笔流畅大气。他的点画顾盼有情、饱满有力,似流水一般气韵畅通,展现出深厚的魏晋气韵。赵构的书法既继承了王羲之、智永等书法大家的精髓,又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审美追求,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。 赵构的传世墨迹众多,如《草书洛神赋》《正草千字文》《赐岳飞手敕卷》《赐岳飞批劄卷》等。其中,《行书千字文》更是被誉为字字有古法、笔笔入魏晋的佳作。这部作品以纸本朱丝栏呈现,共二十二页,署款为绍兴二十三年。 其笔法精妙、凌空取势、露锋入纸,笔画提按丰富、行笔流畅劲健;结字欹侧取势、结构匀称稳重;章法自然和谐、行气贯通。赵构的《行书千字文》不仅展现了他对晋代书法的传承与创新,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作品中,行楷草三体杂糅,虚实相生,既保留了行书的流畅自然,又增添了楷书的稳重与草书的灵动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赵构巧妙运用笔画粗细对比和空间布局,使每个字都生动有趣,整幅作品层次分明,富有节奏感。 启功称赞赵构的字筋骨皆备,婀娜有致,融合古人书格,后世无人可比。声明: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